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大部分为WTO成员国,按照经济状况和煤炭资源开采的难易程度来划分,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煤炭资源开采条件较好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二类为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一般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三类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实行的 政策不同,结果亦有差异,其经验与教训值得记取。 第一类产煤国 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是世界三大煤炭出口国,也是关贸总协定(即GATT,WTO的前身)的创 始成员国。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三点:鼓励出口,减员提效,投资与兼并。 鼓励出口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中小型出口公司采取出口市场开发费用补偿的政策,鼓励本国煤炭出口。南非自上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港口和铁路运输系统。如今南非理查兹湾 煤炭码头为世界之最,出口能力在6000万吨以上。 减员提效 在第一类产煤国中,工资成本占煤炭成本总额的40%左右。为降低煤炭成本,这些国家在增 加工资成本的同时,大幅度削减职工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员后,各国劳动生产率均有 提高,如1998年,澳大利亚年人均产煤量达10800吨;南非人均达3700吨;美国人均达11900吨。劳动生产率高还有利于降低直接生产成本。 投资与兼并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通过投资和兼并调整结构,使其具有足够的规模采取更全球化的 投资策略,提高竞争力。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全国煤炭产量的半数来自少数竞 争能力强和多元化的生产公司,1998年南非的7个年产量500万吨以上的煤矿所产煤炭占总产 量的51.3%;1999年美国煤炭产量在前十位的大公司的产煤量占总产量的62.5%。 第二类产煤国 在西欧国家中现在只剩下4个产煤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这四国均为WTO成员国。 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都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才使得生产成本很高的煤炭工业得以生存 。而这四个国家中,德国和英国的做法更具有代表性。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专家仍然坚持“煤炭是德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供应的支柱”,要求联邦政府继 续对本国硬煤给予财政补贴。但到了1994年,德国动力煤每吨成本价为311马克,而进口动 力煤价格每吨仅为973马克时,政府支付的硬煤高额补贴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1997年, 德 国联邦政府和有关煤炭公司达成协议,所有硬煤矿井均由一个私营公司——鲁尔公司经营, 到2005年之前关闭8座矿井,剩下的10座矿井总生产能力为3000万吨,财政补贴逐渐减少到2005年的55亿马克。 英国政府为了彻底摆脱煤矿的巨额亏损,于1992~1994年间实施煤矿私有化计划。 1994年 ,英国对国有煤矿进行公开拍卖。煤矿私有化后,生产成本均降低12%,利润达1.89亿英磅 。
印度和印度印尼西亚是GATT/ WTO的成员国,尽管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煤炭工业的发展道路颇为不同。 印度于20世纪70年代将绝大多数煤矿收归国有,由国家拨款进行煤矿建设和亏损补贴 。对煤炭产品实行统一管理、计划分配、国家定价。 1900年,印度推行改革,但进展缓慢。1994年,印度政府允许国内钢铁、电力和水泥工业以 合资形式开发煤炭资源,但合资股份至少为26%。新煤田的开发实施竞争招标的办法,国营 和私营企业均允许投标。国外投资者合资股份可以超过50%,但需经印度政府的外国投资促 进局批准。从1994年开始,印度逐步降低煤炭进口关税,将动力煤进口税从85%降至35%,焦 炭从85%降至25%。1999年,动力煤进口税再降至10%,炼焦煤降至3%。同时,印度于1994年开始逐步削减对煤炭工业的亏损补贴,并对煤炭公司累积的260亿卢比亏损额给予一次性销账。 印度尼西亚政府从1981年开始将煤炭资源的开发权向国外投资商和私人开放。为争取外资开 发本国矿产资源,印度尼西亚推行开发承包制,其主要内容是:政府规划出一定数量的矿产 资源,由国家矿产公司代表与外国投资公司签订承包开发合同,矿区建设所需投资,完全由 外方公司承担,投产后,外方每年向政府缴纳矿区使用费和所得税。从投产后的第5年开始 ,政府每年收回一定比例的股份,直到国有股占51%为止,收回期一般为5年。政府从1981年 开始在煤炭行业推行开发承包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煤炭开发承包制企业已经成为 印度尼西亚煤炭工业的骨干。 印度尼西亚是WTO首批成员国之一。为吸引投资,使采矿企业更有吸引力,印度尼西亚实行 了新的税制,收入超过500万盾的部分的公司所得税,按30%税率缴纳,而过去的税率在投产 的头10年为35%,10年后为45%。另外,从申请到签订合同所需的时间缩短到6个月。 摘自煤炭信息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