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评论
一个有政府背景的包括了十个煤炭企业在内的联合体——山西省煤炭销售集团日前成立。媒体报道说,这是该省推动煤炭经济结构调整、整合煤炭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又一举措。而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一集团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电力垄断的存在。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第一大省,一直以来,由于煤矿的数量众多,煤炭企业之间难以形成攻守同盟。特别是在前些年市场不景气时,各个煤炭企业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本来是不可再生稀缺资源的煤竟卖得不如石头。
迄今,煤炭市场化的历程已将近十年,但作为煤炭第一大用户的电力企业却一直未能打破垄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煤炭企业各自为战,电力行业如铁板一块,加上政府对电煤始终有指导价一说,这种带着条计划尾巴的市场化之路让煤炭企业吃够了苦头。
于是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加大整合力度的呼声不绝,特别是在产煤省,地方政府逐渐增强对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使得煤炭行业的联合日渐紧密。而这一趋势在今年煤炭紧俏的情况下,显得尤其强硬。煤炭行业一改往年煤供大于求时的软弱立场,要求涨价的态度非常坚决。电力部门感到难以应对,只好以减少库存,拉闸限电来降低成本,并期待以此给政府形成压力,出面扼制煤炭联盟的涨价意图。
从1993年至2001年,国家计委曾经尝试在对电煤价格实行指导价的同时,对电价实行“顺价”政策。即国家确定一个煤炭指导价,由企业执行,在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电力价格相应提高。但这种煤炭、电力价格联动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却大为走样。电价倒是涨上去了,煤价却没有怎么提高。从1997年以来,电煤市场价格,从当时的177元/吨,一直跌到2000年的139.3元/吨,此后又逐渐回升到1997年的水平。同期,计划内电煤的售价也曾经从152元/吨,跌到过149元/吨。而在这7年中,全国各地的电价包括工业和城市居民用电都不同程度增加。河南、山西有的电价涨幅超过30%,北京市居民用电价格上调幅度甚至超过80%。
几年较量下来,煤炭有话说,煤价在跌,电价却在涨,煤为电做的贡献太大了,而与电力相比,煤炭行业的平均工资不及电力的三分之一,现在煤涨涨价,电就不干,电为什么不能放弃一些行业利益?
说电力行业享受着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许多人都会赞同。电力行业职工的收入排名前列,福利也好的让人眼红。但要说煤炭行业利润低,却也不全是如此。前些年不少煤矿工人下岗,收入畸低是事实,但在煤炭行业链上,拥有暴利的部门也不在少数。煤炭的利润在本行业内部各单元间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均。产煤部门利润低,煤矿工人工资低,煤矿再投入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与之相比,一些煤运公司效益就好得惊人,不逊于煤炭指摘的电力企业。
如今,电力的垄断还没打破,煤又被逼得联合起来。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电荒,更多专家指出,这是电力与煤炭两大行业的较量——前者想借此提高电价;后者则认为长久以来煤炭行业面对电力企业“低三下四”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电的垄断不打破,煤的联合就没有理由不允许其存在。虽然到目前为止,煤的联合尚在为维持煤炭的合理价格而努力的框架内,但将来这一联合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垄断?如果真走到了那一步,岂不是以垄断对付垄断?两大行业势均力敌,背后是错综复杂的部门和行业利益,如果都有垄断的利器在手,最终倒霉的就只有广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