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短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艰难选择,山西似乎成了资源型省市的一个经典案例。
山西省太原钢铁公司销售处煤炭科科长樊进平昨天对通讯员坦言,最近一段时间精神压力很大,由于目前省内煤源紧张,“战火”已经烧到了一线,目前销售科的所有科员都已经“下放”到各大洗煤厂,一对一地紧盯煤源,而他本人也每天“转战”于山西各个县市的煤矿、煤窑,“拉拢”它们为自己供应煤炭。
“如同打仗一样,”樊进平这样描述他每天的疲惫。而这几乎是今年山西省各大钢铁、发电企业等用煤大户的一个经典写照。由于今年煤矿大省对煤矿停产整顿,诸多煤矿的停产导致煤源频频告急,向来以“煤山矿海”著称的资源大省山西,煤源第一次亮起了红灯。
尽管有着煤炭大省的美誉,但是山西省的各个用煤企业,包括发电、炼钢公司像樊进平这样的基层干部确确实实在今冬感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紧张。
用煤大户疯狂抢购煤源
上半年开始的煤矿停产整顿的效果开始显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连串的煤源紧缺使这些干部都亲自挂帅到一线去和别的公司争抢煤源。
最直接的后果是所有和煤炭相关的价格一路上涨,“去年的时候,太钢用的洗精煤的价格是200元/吨,而现在已经暴涨到640元-650元/吨,尤其是焦炭的价格,上涨幅度更是吓人,再这样下去,公司的原料上涨,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力成本,根本就没有利润。”樊进平对煤炭价格的上涨显得一筹莫展。
目前,优质煤炭的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的价格。尽管这样,高价的洗精煤仍然是山西省用煤大户的抢手货。据了解,几乎所有公司的采购部门都像樊进平这样,把人员“下放”到每个矿
全国不少用煤企业库存“露”底
点,进行“人盯人”战术,而各个公司的拉煤车也早早就奔赴煤矿占位,一股抢购风潮就这样在一个煤炭大省上演。
樊进平告诉通讯员,有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自己公司的运煤车放空回来,就觉得一阵失望和紧张。以往太钢的原料库存都稳定在10天到15天左右,而现在却只能维持3天,尤其是公司焦炭炉所用的原煤必须保证,因为一旦没有原料,金贵的焦炭炉就面临报废的危险。目前,像太钢这样在原材料方面举步维艰的企业,还有山西海鑫集团等等,它们和太钢一样,都在为资源绷紧神经。
煤炭大省为何缺煤
曾经有一个数字让山西人非常骄傲,就是山西的焦炭占到全球焦炭交易额的一半以上。另外,山西煤的储藏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是来自于山西省,以往“资源大省”山西最不缺的就是煤,而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抢购煤炭的路上奔波。
据山西省统计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近期山西省多数地方煤炭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上涨势头,长治、晋城、运城等地煤炭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一些地方涨势非常明显,如临汾、平遥、兴县、永济、浑源等,涨幅最低在17%以上。
“这和省政府今年8月决定全省地方煤矿停产整顿有着直接的关系”,樊进平这样推测。据悉,山西省共有6000多个小煤窑。11月13日以来,连续发生5起瓦斯爆炸,有100人死亡。省政府下了停产整顿的死命令,除地方国营矿和国家大矿继续生产外,乡镇村办的小煤窑几乎都停了产,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能恢复生产,这样的决定使今年四季度全省煤炭产量预计减少4000万吨。
另外,每年的冬季,由于交通的原因,各个公司都会加大力度多储存一些煤炭,因为目前煤炭在省内运输,主要靠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而一旦下雪,路面状况将无法保证原料通过公路顺利运到企业中,为了防止意外,各个公司都会在这个阶段加大储备量。现在,一些煤矿还没有恢复生产,除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这个固定的“老关系”以外,樊进平都要亲自到很多零星的煤矿去“踩点”。
同样是以钢铁为主业的山西海鑫集团,则在这场资源争夺战当中另辟蹊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向通讯员透露,由于采购不到足够的原煤,海鑫已经与澳大利亚签订供应合同,从海外进口精煤7万吨。在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这样的进口尚属首次。
煤炭价格近期难回落
山西煤源紧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报道,不仅国内市场在看山西的脸色,由于中国供应韩国的动力煤合同不能按时履约,韩国几家电厂的存货数量接近警戒线水平,韩国电厂连续告急。
一方面是煤源告急,一方面是整顿煤矿,一度有着“煤炭财政”之称的山西省政府为什么一定要采取硬措施,当机立断整顿煤矿?有关人士告诉通讯员,山西煤矿事故一直居高不下,许多该关闭的小煤矿一直关不了,尤其是今年以来,山西煤矿连续发生三起特大事故,而此时正赶上国家颁布新的煤矿验收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最为艰难的一次决定,全面整顿不合格的煤矿,以为长远之计作打算。对于短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艰难选择,山西似乎成了资源型省市的一个经典案例。
山西省煤监局有关官员介绍,自10月下旬以来,已经加快了煤矿验收速度,目前已有半数以上复产,年底前符合条件的煤矿将全部恢复生产。而据有关部门估计,煤价上涨要持续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一部分小煤窑陆续恢复生产,价格可能要下跌,但跌幅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