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区建立坑口电厂,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淮南素有“华东煤都”的美誉,优质动力煤资源远近驰名。目前,该地区已探明地下1200米以内的煤炭地质储量达300多亿吨,是山东、河南两省煤炭储量的总和,江西省煤炭储量的11倍。此外,接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也为建设大、中型坑口电厂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
如果说电力体制改革为产业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优势经济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最为可行的现实摹本。煤电联营、互惠发展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而,这股东风究竟在哪里?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尚海涛一语中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大煤炭观”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所接受。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就行业整体而言,对于煤电产业联动依然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一种观点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出煤的,为什么要跨行业办电,企业效益上不去,再上新项目增加投入,只落得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另一种观点则基于现实考虑,认为受体制限制及行业利润差异的影响,煤炭企业很难真正介入电力市场。尚海涛指出,煤电联营项目之所以起步艰难,不能将全部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体制弊端,煤炭行业自身在认识上也存在片面、守旧、帏于行业局限的问题。
对此,淮南的做法是认准目标,结合自身特点,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资产重组,使煤炭的地质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用行动印证,用事实说话。
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是企业经营方式发展的大趋势。资本经营从微观层面上讲,主要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提高竞争力;从产业层面上讲,主要是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体效应;从宏观层面上讲,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存量的流动,实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地区之间的投资合理化。
就煤炭行业而言,虽然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却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社会负担重、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靠自己赚的钱投资,扩大自己,时间太慢,并不可行;只有审时度势,通过资本经营,将以小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转为以大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促进企业、乃至全行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有所行动。以煤电联营、跨行业发展为例,除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与电力企业联手欲建“火电三峡”以外,山东鲁能、陕西银河电力集团和神华集团投资百亿元的锦界煤电项目日前已经启动;总投资130亿元的云南最大的煤电项目国华滇东煤电工程拉开了建设序幕;新疆哈密煤电化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同时,华电集团、粤电集团与贵州省政府也正在协商,准备大举进军贵州。一股红红火火投资办电的热潮正在煤炭行业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