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片“艳阳天”,光芒四射艺术路。今年60岁的王晓燕,个头不高,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大度、大气、大方、刚强的感觉;她气质不凡,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从她的谈吐中表现出来。
作为龙口西城区艳阳天艺术团团长,十多年来,她所带领的队伍,先后参加龙口市春晚演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农民丰收节文艺汇演。2024年,受龙口市的重托,代表农业农村局,到辽宁省盘锦市参加文化演出,为龙口市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王晓燕说:“不论干什么事情,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在创办艺术团的过程中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艳阳天艺术团连续六年获得龙口市广场舞大赛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龙口市举办的大合唱一等奖,龙口市红色故事比赛一等奖,王晓燕个人更是获得龙口市百姓宣讲一等奖,原创小品获得烟台市百姓文化展评一等奖。从建团至今得奖共计60多个,用实力诠释了艳阳天艺术团的实力与魅力!
择一事终一生,将坚守融入血脉。王晓燕的艺术之路始于13年前,始于辅导广场舞爱好者学习,看到她热心公益,村委决定成立龙口西城区央格庄舞蹈队,由她负责,从此,开启了她的“艺术人生之路”。
十多年前,从开始以辅导广场舞为主,到后来组织合唱队伍、到后来组织各类演出小队,在生活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自己出钱购置了小型扩音机和话筒,带领社区老年人唱歌跳舞。那时还不叫艺术团,也不能称为舞蹈队,只是业余爱好而已。刚成立时参加的人员少,她就动员自己的亲人、朋友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每天都带着自备的音响、舞蹈器材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对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她都热心相待、耐心指导,一传十、十传百,到龙口西城文化广场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文艺队伍很快壮大发展到50多人。
一次,她接到社区领导的电话,通知她到市里参加创作培训,不巧的是,正赶上老伴住院调养身体,不去呢,机会难得,去呢,又放心不下老伴。老伴看到她为难的样子,坚定地说,你放心吧,我这不是什么大病,再说,从西城到黄城也不远,不会有事的,就是有事,打个电话回来就是了,重要的机会难得呀!
舞蹈队成立之初,没有排练场所,当时,央格庄村委在有限的空间,提供了一间十多平方的屋子,。由于村里百分八十是渔民,思想观念还不是很解放,加上以前也没有组织过什么文化活动,有的根本不想参加,有的想跳舞又不好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王晓燕走家串户,一是动员,二是打听谁有这方面的潜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当初,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组成了一只有30人参加的舞蹈队,并在2014年参加全市广场舞大赛,在众多队伍中,获得龙口市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后来,王晓燕率领这支队伍连续六年获得龙口市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这也为成立艳阳天艺术团奠定了基础。
2016年,王晓燕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到养老院慰问,一方面为老人送去必要的生活物品,加一方面,满足老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当歌声和舞蹈让老人欢笑时,王晓燕醒悟了,歌舞不仅仅是给养老院的老人演出,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大道,要让理想的翅膀飞向蓝天。一个远大的憧憬在她脑海里闪出,要走自己的路,闯出一个新天地,要让文艺为大众服务。于是,创办艳阳天艺术团的想法便开始付诸行动。
2019年夏天,王晓燕组织的艳阳天艺术团正式挂牌成立,在舞蹈队的基础上又组建民乐队、吕剧队、旗袍队、管乐队、合唱队、小品队、琵琶队,一个具有乡村特色的综合演出艺术团体,在没有上级资金扶持下,在没有没收成员一分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艺术团以创新的魅力、以不服输的精神、以敢为人生的境界,在龙口民间艺术团体中赢得了自己的殊荣,他们的艺术魅力鼓舞和感动着每一个人。
如今,艺术团成员达到100多人,他们以艺术为媒介,传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力量和活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大家对生活的态度。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足不出户,也不允许各类社会活动了。不能排练了,怎么提升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呀!王晓燕找到村委领导商量,由部分艺术团成员把村委的抗疫志愿活动全都包了。疫情严重时,王晓燕不怕病毒感染,带领队员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多,一直为村民及周边龙矿集团、来福士集团等,做核酸检测,组织安排人员进行电话排查。三年的疫情,他们的艺术团成为义工团队,受到了开发区和市里的表扬与肯定。
王晓燕的艺术团有多个专业小队,在合唱队中,她为激发团员们的热情与创造力,鼓励团员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王晓燕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华,她从不压抑团员们的个性,而是通过尊重和鼓励,让他们在演唱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个别团员本来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但限于自己在家自娱自乐,一旦参加大场面演出,往往有一些顾虑和心理障碍,不敢展现自己的才艺。王晓燕通过鼓励和赞美的方式,积极引导成员积极参与演出活动。她认为音乐、舞蹈是一门享受和分享的艺术,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声音。她用亲和力和耐心打开了成员的心结,使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艺术团人员的增加,原有的排练场所不适应发展需要了,于是,2022年艺术团寻找到一个几十年不用的仓库,当时仓库还是六十年代的门窗,且漏水,为了艺术发展,王晓燕与艺术团成员用了十多天时间,一起铺地面、换铝合金门窗、刮大白,一切费用都是她个人出。当年,龙口市通知,各街道要组织开展“迎新春歌舞比赛”活动,王晓燕意识到这是考验她才能的一次机遇,机遇不可错过,艳阳天艺术团一定要在这次大合唱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在时间紧,人员少,会唱歌的人更少的情况下,王晓燕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退缩,她那灵活智慧的大脑,马上想到了邻居,过去常讲“远亲不如近邻”,龙矿集团就在家门口,退休职工都是“藏龙卧虎”、能歌善舞的人大有人在,她去找到龙矿集团、龙口港、龙口电厂的文艺宣传骨干,充实到大合唱比赛中。为组织好这次歌舞比赛,她发动亲朋好友把有文艺细胞的人都找来,她把退休的音乐老师,会唱歌的人甚至是水饺店的老板都拉进队伍,很快一支百人的合唱队展现在眼前。为唱好歌,唱红歌,她认真的组织排练,一首歌一首歌的唱,一支歌一支歌的检查,直到达到高标准。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在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成为龙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次演出,观众仿佛听见大海的声音,听见好人之城的魅力所在,听见龙口的发展变化,当观众们沉浸在艺术团的演出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那乐声与听者的心灵撞击,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与互动,好似点亮平凡生活的“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艺术团的成员是流动的、是变化的,有的因为家庭原因,有的因为健康原因,有的奔赴子女等,而离开艺术团。为吸引更多人参加这支队伍,营造浓厚娱乐氛围,无法想象王晓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提前到排练场所,提前落实排练节目,知识不够,她就加强学习,常常学到深夜。有一次,为了创作“好人之城”龙口赞歌,参加市里组织的展演比赛,她连续熬夜加班,导致身体不适,但她坚持白天在医院打吊瓶,晚上继续组织排练,站立时间长了非常难受,明显感到她体力不支,但她依然坚持组织排练。有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全市展演比赛中,艳阳天艺术团再次拿下了比赛的第一名。
艺术团正式运营以来,请专业老师指导,音响设备完善,演出服装道具等等一切都是王晓燕自掏腰包。建团初期,许多用品、乐器、道具都没有,他就带着大家自己动手做。她说,既然热爱,就不在乎得失,一方面,她有退休工资,另一方面,她的老伴是个个体老板,在经济收入方面,比别人强一些,因而,在奉献艺术方面,她不在乎得失。有的人说她傻,不理解更不相信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因为自己特别爱好文艺,金钱固然重要,既然想追求艺术,就不能怕花钱,因为艺术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了解她的人都说王晓燕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多次演出,多次获得奖励,艺术团的成员们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他们证明了年纪只是一个数字,精神永远年轻。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世界:无论年龄有多大,只要心怀梦想,追逐激情,就能打破束缚,在人生舞台上创造出美妙的旋律。
王晓燕作为一名艺术团的团长,重视学习与提升,重视探索艺术的升华。为不断提高改进团队的演出节目,她总是与时俱进,追求精神文明和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近几年创作快板,小品,吕剧表演唱等原创作品,有时为演好一个节目,她率先示范,一招一式的研究,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反复琢磨,不断创新使艺术团的水平每年都有新的闪光点,使观众不仅感受到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也从中体悟到艺术对人生、对事业、对健康独特的精神滋补,达到了艺术熏陶与人生教育的双重效果。
从2016年到2025年,经过多年的学习锻炼,艺术团的努力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称赞和群众的认可。“一路走来,我们亲眼见证了龙口市在经济发展大潮流中,市民改革开放后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饥渴。也正是他们的需求,支撑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王晓燕说,作为民间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他们用音乐向全体淮师人分享人生感悟,讲述“艺术点亮人生”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在他们的感召下,不断前行。
岁月序易,华章日新。王晓燕说:“艳阳天艺术团所取得成绩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代表艺术团感谢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发展才是新征程,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