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走进了淮北煤矿技工学校(现在的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应用电子95(1)班。
1996年3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和同桌何凤瑞到淮北市新华书店买书。
在二马路一个路口,我俩急着赶路,不顾已经亮起的红灯,硬闯到对面。
我俩气喘吁吁地跑到对面,正暗自庆幸,一个交警跑到我们身后。见我们穿着校服,交警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
一开始,我们没敢报学校名。万一交警把这件事捅到学校,我和何凤瑞的结局可想而知。交警见我们不报校名,说啥都不让我们走。
交警说得明白,凡是闯红灯的,一律要穿着红色的绶带,站在路口跟他一起执勤,啥时候逮住下一个闯红灯的,才能让他离开。
我和何凤瑞面面相觑,不知所措。那时那刻,我才感到后悔,抢这一两分钟干啥,真要穿着绶带站在这儿跟交警一起执勤,那我俩可要丢人了。
后来,我俩说出了学校名,并恳请交警不要把这件事告诉我们学校领导。那位交警沉吟片刻,答应不告诉我们学校。
我俩感激交警的同时,却担心起来,按规定,接下来我们就得跟着交警一起去执勤。
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那位交警并没有让我们身穿红色的绶带去跟他一起执勤。
他说:“如果我真让你们跟我一起站岗执勤,过往行人看见你们穿着校服,影响不好。看在你俩是学生的份上,我就饶你们这一回,下次再穿着校服闯红灯,只要让我逮住,说啥都不能放过你们!”我和何凤瑞感动地差点就给那位交警跪下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再去市里,再也没有闯过一次红灯。我深知,交通秩序的好坏,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记得2010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去相山公园闲逛。在一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站在我前面的一个年轻人要闯红灯,被我一把抓住。他差点跟我翻脸,后被人拉开。周围不少人帮我说话,一个劲地批评那个年轻人,他还算罢休。
妻子埋怨我:“你管那闲事干啥?他想闯红灯让他闯去,出了车祸也沾不着你!”
我瞪了妻子一眼:“你说的这是啥话?要是眼睁睁看着他闯红灯而不去阻拦,一旦出了车祸,那我还不得后悔一辈子!”
2012年春季的一天,我到市里办事,行至三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见有几个人想闯红灯。我急中生智,拿出相机,把镜头对准那几个人。那几个人看了看我,摸不清我是干啥的,便没敢贸然闯红灯。
其实,我就是拍了他们闯红灯的照片,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只要他们不闯红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自从那次和同桌何凤瑞在二马路闯红灯,没被交警没做任何处置后,我就暗下决心,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且要监督别人不去闯红灯。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我和何凤瑞一起在二马路闯红灯的事情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在感激那位不知名的交警。
我知道,城市的文明创建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交警,许许多多的市民,才有今天的丰硕成果。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跟每一位市民的素质、修养有直接关系。
一座城市前进的脚步,离不开生活在她怀抱中的每一个人。
作者简介:蔡进步,安徽萧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北市烈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阳光》《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喜剧世界》《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选刊》《幽默讽刺.精短小说》《金山》《华文小小说》《羊城晚报》泰国《中华日报》印尼《国际日报》苏里南《中华日报》《中国煤炭报》《内蒙古日报》《安徽日报》《淮北矿工报》等中外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千余篇。长篇小说《矿山农民工》《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江山文学网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