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经常替人帮忙。这源于父母亲对我的教诲。
我的父母亲心地善良,是全村有名的老好人。母亲在世时,因为帮别人的忙太多,有时帮的忙过大,且不求回报,个别心胸狭窄的人背地里说我母亲太“憨”。我母亲憨不憨,我们兄弟姐妹心里清清楚楚。
父亲也是如此,经常替人帮忙,却不求回报。父亲是一名党员,每年都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父亲无师自通学会了接骨,谁的胳膊腿脱臼了,只要没摔伤,找到父亲时,父亲三下两下就能让人家脱臼的胳膊或腿“复位”。在我的记忆中,每次找父亲前来“接骨”的人都会买着礼物,但父亲一次也没收,最多抽别人几支烟。
因受父母亲的熏陶,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经常替别人帮忙,也不求别人回报我们。
2000年9月份,我走进了淮北桃园煤矿。在井下,我喜欢帮忙别人的忙。那时我在采煤一线,两个人一组,大工负责回单体液压支柱,小工负责拉塘柴、笆片,有时也扛木料,等迎头挂梁子时需用木料配合大笆、小笆支护。小工还有一个任务,挂好梁子后,大工在迎头攉煤,小工则在老塘和人行道攉煤。我每次攉完老塘和人行道的煤,都会主动到迎头帮着大工攉煤,而其他组段的小工,攉完老塘和人行道的煤后都在行人道休息,任凭大工一个人在迎头挥汗如雨。
因为这,别的大工经常向小工发火:“你们看看蔡进步,他攉完煤主动到迎头帮着攉煤,你们不能向他学学吗?”
说是说,可小工置之不理。井下分工明确,没有规定小工攉完煤必须到迎头帮着大工攉煤。即便帮着攉煤,工分也不增加。谁跟快活有仇呢?因为这,一些小工私下找到我,生气地说:“你以后不要再到迎头帮着大工攉煤了。”他们说他们的,我依然主动到迎头攉煤,这让一些小工对我怨言四起。
2006年9月份,因为喜欢写新闻稿,经常在矿广播站和《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区领导把我调到了地面,让我专门从事单位的宣传报道和其他文字工作。
我知道自己这张办公桌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在干好我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我经常帮别人的忙。
那时找我帮忙的人,都是让我帮忙写先进事迹申报材料,我来者不拒,无论自己多忙,只要有人找我帮忙,我都要抽时间,哪怕熬夜,也要帮人完成。
自从2016年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后,矿上不少人知道我除了写新闻,还写散文、随笔、小说,且写出了三个长篇小说,不少散文随笔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便有不少人经常找我帮忙,请我帮他们修改稿子,或者让我直接帮他们写稿。
印象最深的是本矿一个叫马飞的老通讯员,写了一篇1.6万字的报告文学,请我帮忙压缩到
八千字之内。尽管我当时很忙,我还是花了三个夜晚帮忙修改完,马飞非要请我吃饭,被我婉言谢绝。
父亲在世时经常告诉他:“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帮人是相互的,帮别人,其实就是在帮你自己。这次你帮了人,相当于别人欠了你一个人情,以后别人就会还你这个人情。如果你这次不帮忙,那么下次你有需要的时候,就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帮助别人,别人请你吃饭或者送你东西,人家就不欠你的情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无论帮了谁,谁喊我吃饭,我从来都不去。我不奢望以后别人帮我的忙,至少他们欠我一个人情。再说,既然别人找我帮忙修改稿子,说明别人认可我的写作能力。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不缺喝,我不能拿自己的辛苦去换别人的一顿饭,一场酒。同时,帮别人修改文章也无形中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其实,有时帮别人的忙后,人家总会回复我“谢谢”,偶有不回复的,我也不放在心上。如果因为他们不回复我一声“谢谢”,我就心生不满、耿耿于怀,甚至以后不再帮他的忙,那我就大错特错了。
说不说谢谢,我都帮了他们的忙。以前替人帮忙不求回报,以后我也会这样做,且要永远做下去。
作者简介:蔡进步,安徽萧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北市烈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阳光》《小说月刊》《天池小小说》《喜剧世界》《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选刊》《幽默讽刺.精短小说》《金山》《华文小小说》《羊城晚报》泰国《中华日报》印尼《国际日报》苏里南《中华日报》《中国煤炭报》《内蒙古日报》《安徽日报》《淮北矿工报》等中外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千余篇。长篇小说《矿山农民工》《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江山文学网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