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安徽淮北袁店一矿综采二区三队队长杨思建很喜欢这首《奉献》歌曲,尽管他五音不全,可他闲暇之余,总喜欢哼唱这首歌。
情系煤矿二十五年
1998年10月,18岁的杨思建走进淮北桃园煤矿采煤一区,成了一名采煤工人。从那时起,杨思建踏上了他奉献煤矿的漫漫旅途。百米井下,他认真跟着师傅学习采煤操作技术,很快便脱颖而出,时任副队长的赵士彬特别赏识杨思建,有意无意锻炼杨思建的管理能力。
2011年11月份,杨思建调到了袁店一矿综采二区,并担任了检修班队长。走马上任后,杨思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带好检修班,为两个生产班提供运转条件。2012年12月份,杨思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百米井下,他严格履行党员义务,关键时刻干在前、冲在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地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
今年中高考前夕,袁店一矿工会要求全矿各单位排查摸底职工子女中高考情况,以让职工实行带薪陪考。杨思建之子杨贺今年也参加高考,然而在单位排查登记子女参加中高考人员情况时,杨思建只在三队职工微信群和班前会排查本班组子女参加中高考的职工,他自己却没有报名。当时,综采二区回采的1030工作面铺网、使大棚6月10日前即将结束,而综采二区职工即将奔赴1033工作面,无论是1030工作面收尾工作,还是1033工作面准备工作,工序都很繁杂,兵分两路需要人员多,稍微不慎,都可能发生意外,况且三队有近十名职工需要回家吃午饭和陪子女高考。思量再三,杨思建决定放弃回家陪儿子高考。 杨思建的这一举动,感动了综采二区所有的干部职工。区长王虎动情地说:“如果全区职工都像杨思建那样,井下工作面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深夜探母百里行
百善孝为先,杨思建身在煤矿,心里却时刻牵挂着远在百里的外界首市陶庙镇孙大庄村的父母。因为煤矿性质所致,杨思建只能在中秋节或者春节回老家看望父母。父母亲理解儿子的心情,更知道儿子离不开他的班组。每次杨思建往家里打电话或者回到老家,父母亲都要叮嘱他在井下注意安全,抓好班组职工的安全,抓好安全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杨思建牢记父母的叮嘱,但对父母的牵挂之情却与日俱增。去年春节回老家时,杨思建在老家院子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每次上窑洗好澡回到宿舍,杨思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老家院子里的录像回放,看到父母熟悉的身影,杨思建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有时还笑出声来。今年1月31日,长期上早班的杨思建上窑有点晚,洗好澡吃饭后回宿舍往床上一躺就睡着了。晚上9点,杨思建醒了,他打开手机开始回放老家的摄像头视频。看着看着,杨思建的心忽悠一下子提了起来,他发现家门口停着一辆救护车,又看到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把母亲抬上救护车。杨思建大脑里一片空白,他立即拨打了在老家侄女的电话,才得知母亲心脏病复发,被紧急送往界首市中医院抢救。母子连心,杨思建立即向单位请了假,连夜驱车赶往百里外的老家。
母亲手术后不久,杨思建的父亲便催促杨思建返矿。因为老人已经看出来了,这几天尽管杨思建身在医院,却时刻牵挂着自己的班组,牵挂着班组职工的安全。父亲对杨思建说:“你赶紧回矿吧,你母亲手术很成功,再住几天就能出院了。”当天晚上,杨思建便回到了矿上。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雁阵飞得齐,全靠领头雁。作为袁店一矿采煤区的一名班队长,杨思建的根在煤矿,所以他时刻牵挂着百米井下,牵挂着自己的班组。杨思建常说:“班组的每一位职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升井,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杨思建担任队长以来,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队长”、“金牌班队长”、“五星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