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8点25分,在街洞矿区市场不远处一栋民房前面,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畔冲村杨家湾80岁的村民杨庚成正认真补靴,杨庚成粗壮的手指塾练地穿针引线,一支靴只几分钟就补好了。
补靴人问多少钱。
“五分钱” 杨庚成答道。
而客人将5元钱交给了他。
“如果脱线,或者其他质量问题,可以随时来找他”,杨老笑眯眯地说,大有实行质量三保的味道。
杨老很健谈,他说现在的钱不值钱,于是他将一元钱说成一分钱。
每天上午七点半至九点半,杨老都会准时摆上靴摊,补上几双靴,收入四、五十元,碰到栖风渡镇赶墟时,他也会挑着担子去摆摊,收入比矿区要好一些,但生意比起上个世记六、七年代则要差多了,以前光栖风渡镇墟场修靴匠有17人,而现在只有3人。
在五里牌镇,杨老还收过五个徒弟,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补靴的人也越来越少,修雨鞋的人则没有了,只有较贵的靴坏了,人们才会拿来修一下,足见这个行业的没落。
“以前,雨靴打个补疤要5分钱,生意好得很”,杨老兴奋地对笔者说。
1963年,建设石面坦水电站时,杨老是建设者之一,每天收入10工分。 当看到大家穿着雨靴建设电站时,由于磨损严重,靴也容易坏,杨老就动起了为大家补靴、修靴的念头,于是他自费买来修补靴的工具,免费为大家服务,于是杨老白天挑土方,晚上免费为大家修补雨靴,好事传开了,杨老当年还被评为郴县学雷锋积极分子。
凭着在建设石面坦水电站练就的修靴的手艺,杨老生养了6个儿子(其中养子一个)、1个女儿,如今儿孙满堂,4个儿子在街洞公司一线下井,也算是与煤矿有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