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川煤集团广能李子垭南煤业公司执行董事长、经理胡彬

煤海搏击竞风流

煤炭资讯网 2008/1/16 16:43:25摄影天地
煤海搏击竞风流 他没有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2005年9月他带着广能李子垭南煤业公司500多名员工的心愿,以沉着稳重的步履走马上任了。他说:“我的成绩与荣誉只能代表过去,面临新的岗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这是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胡彬,担任川煤集团广能李子垭南煤业公司执行董事长、经理时说的一句话。

胡彬的父亲是一位老煤矿,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生长在煤矿,对煤矿产生一定的感情,立志要把自己一生倾注于矿山。

1984年,胡彬开始了他的煤炭生涯,由于勤学、好问、敢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由一位普通的采煤工人成为现在的公司执行董事长、经理。

1998年,南煤建井时正值煤炭市场的低迷期,没有钱基建,能省的则省了,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但由于采用伪俯斜单体液压支柱走向密集采煤法,到2001年破产时,产量最高仅有5万吨,产量上不去,工资发不出,安全状况极差,这是当时破产的主要理由,也是困难局面的真实写照。

2002年破产重组李子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仅有员工146人,一时间人心思走,企业再次频临关闭。为此,公司班子作出了目前改采煤方法,彻底改变安全状况差,提高产量和矿井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作为副矿长的胡彬,主动请战,带领15名生产技术骨干赴外地学习四边型揉型掩护采煤法。2002年2月,公司进入了实施掩护支架采煤方法的关键时候,胡彬坚持现场跟班和工友们一道攻克难关。特别是在落煤方式上,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若干次筛选,反复比较,研究,新的方法推广一举成功,并发挥了最大效益。当月单面回采原煤10127多吨,取得了上总量月破万吨大关的历史性突破。在这近半年的攻坚过程中,胡彬月平均下井21天,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由于在工作面反复摆架、撤架,双手磨起了血泡,胃痛反复发作多次,但他咬紧牙挺过了,完成了公司和职工交给的重任。2003年,由胡彬参与主研的“倾角小于50°的四边形揉型掩护采煤法”成果,获四川煤炭科技技术进步三等奖。2004年3、4月份原煤产量连续两月突破2万吨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彬2005年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岗位变了,思路就变了,而工作作风并没有变,他不急于发布施政纲领,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井下,不分昼夜地扑在生产一线,深入到再熟悉不过的采煤工作面,爬旧巷,穿老塘,详细了解井下到底还有多少煤,哪个地点是簿弱环节,哪个地方是工作的着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南煤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毒”俱全的矿井,对井下生产条件恶劣的南煤来说,要搞好安全生产,实现矿井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谈何容易。怎样抓安全?胡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安全规章靠落实。胡彬要求自己做到“三个必到”,即: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必到施工现场;掘进头、采煤面遇地质构造、断层等疑难问题必到现场;重大安全措施的实施、重大隐患的排除必到现场。他就这样常与职能部门、工友们一道战难关、过险情……

2006年3月的一天,采煤一队工作面掩护支架联接绳断了,影响了三个原班的正常生产。胡彬遂组织生产技术人员一起到现场处理。对断绳的处理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顶板患矸,断绳的支架会继续下滑,危及操作人员生命安全。胡彬和大家在现场敲定处理方案后,就和员工一起由下往上沿工作面煤壁重新作通道。由于他患了重感冒,体力明显不支,工友们见豆大的汗珠在他额上脸上沁出,都劝他出井休息,队长也当即立下军令状,处理不好不出井。胡彬还是不同意,从早上8点入井,一直奋战到晚上11点把掩护支架断绳接好,恢复正常生产后才放心的出了井。通过抓大管小,把紧安全这根弦,2006年,全公司实现了安全生产,提前35天完成生产任务,提前122天完成掘进进尺。2007年提前61天完成掘进进尺,实现了安全生产。

胡彬常说,“向管理要效益,不是一句时髦的空口号,而是要两眼盯住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人尽其才、其力,物尽其用、其能。”为此,他在全公司大力推行预算管理,按照“有责任、有压力,有权利、有利益”的原则,以利润为中心,总成本控制预测目标为主杆,分别对成本、资金、销售额、存货等编制了全面预算计划。对目标成本进行指标分解,并按可控程度分别落实到单位、部门、人头。从连队用的大型材料,小到一颗螺丝钉都有明确的消耗指标和责任单位,严格做到奖惩兑现、不留余地。2006年3个单位因材料费超支受罚,使居高不下的材料消耗得到遏制。

2005年10月的一天,胡彬到掘进一队跟班时,见铺在临时轨道上一根“四轮上线”的好木料被折断,十分心痛。于是就向在场的队管人员提出,将现有规格的木料适当缩小,不再使用成材而改用杂木,大家一致认为可行。就是这一小改革,每根木支柱就少支出8.68元,一年下来就为企业节约资金4.8万元。既然木支柱能改,全公司大量使用的金属支架能否也改呢?胡彬凭着他多年的现场经验,并经过多次实地研究,又作出了改变掩护支架制作工艺的决定。原来采煤工作面使用的掩护支架上支部分采用切割后再焊接的工艺,由于焊接强度不够,在工作面使用时经常造成上支断裂,不仅金属材料浪费大、维修费用增加,而且还威胁着安全生产。通过对上支部分改为加热弯曲成形工艺后,掩护支架上支部分强度明显增强,使用至今再没有出现过断裂,不仅大大节约了材料消耗,更重要的是使采煤面支护更可靠。

有人说,胡彬“抠”得很,他却不在意,仍坚持敲自己的“小算盘”。2006年5月26日,公司和一家机修厂洽谈购买一批掩护支架的合同,当时正遇钢材涨价,对方报价理直气壮,根本没有让价的可能。但胡彬却提出了降价的理由,因为对方购买的钢材和南煤公司购买的是同一批货、同一个供货厂商,在事实面前,这家机修厂只好同意把价格降下来,仅这一笔买卖又为企业节约1.5万元。公司经营部门细算了一笔帐,2005年9月至2006年的一年多时间里,经胡彬把关的设备、材料、零配件采购就为企业节约支出27万元,为南煤公司多抱回了一个“金娃娃”。

职工群众是“衣食父母”他时常告诫自己和班子其他成员,在生活、工作上关爱备至他们,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是现代企业领导应尽职责和必备的素质。为解决职工住房、与职工探亲困难问题,他多方努力,挤出400万元资金修建了职工探亲楼,修建了花园广场,矿区的主要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投入600万元建好井口人车平台的安全文化长廊挡雨棚、井下亮化等民心工程,较好地改善了员工作业办公环境和条件。也诠释了胡彬近年来所走过的奋斗之路、奉献之路。

岁月如歌,胡彬在激情的矿山岁月里燃烧着,用他的热血和生命奉献、燃烧着,使川煤集团广能李子垭南煤业公司一年比一年更绚丽多彩。
本网通讯员:付莉 记者:王成祥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付莉 记者:王成祥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