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因产煤炭而著名。甘肃靖远煤电公司就座落在这里。
“在广袤的靖远土地上实现我的青春梦想,让鹿鸣的声音响彻靖远大地”这就是朱正梓----一个24岁的大学生养鹿娃在城里的梦。
鹿 梦
上中学的时候,站在靖远县“鹿鸣园”的铜雕前,朱正梓想:“真正鹿是什么样子呢?我什么时候能看到她呢”?于是,他开始搜集有关梅花鹿的资料。他知道,梅花鹿全身是宝,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饲养较为粗放、易管理。梅花鹿还具有食量小、杂食性强,抗疾病能力强的特点,饲料丰富,鹿食性广泛,能食用多种植物。不仅吃草本植物,而且吃木本植物,引种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繁殖;他也了解到:鹿,一直被寓意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富贵之物。读了《本生经》记载的“九色鹿舍身救人的故事”、读了民间传说的“鹿回头”的故事。朱正梓对鹿的敬仰之情涌上心头。
鹿 缘
机缘巧合,让朱正梓见到了真正的梅花鹿。那是在北京科技大学上学的时候,一位东北同学说:“饲养梅花鹿有很好的效益,有东北的养鹿人想在西部那边发展呢”同学的话提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大二暑期,他和那位同学去了东北,在一家养鹿场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梅花鹿。看到那毛发亮丽、斑点美丽的鹿在宽大的鹿圈里自由地嬉戏、追逐、觅食。用胆怯羞涩的眼神瞅着他这个不速之客,这些鹿不但不躲他,还跑到他身边把他围起来。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梅花鹿,一双双警惕的眼神紧盯着你,还有公鹿头上那双分叉的鹿角,显得特别耀眼。看到活泼可爱的小鹿,他异常兴奋,就像好久没见面的朋友一样。那次与鹿的亲密接触让他难以忘却,觉得自己和这种动物很有缘。他对鹿的喜爱之情无以言表。
鹿 路
2010年朱正梓大学毕业,就业无门,择业无望, 他闲在家里,苦闷无比。他从小在这个黄河边的城市长大,从未干过农活。看到身边有个亲戚从事农业养殖,效益不错,朱正梓有了想法:当一名养殖户。一天,他突然对父母说:“我想自己创业---养鹿”。父母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冲动。说:“你读的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和养鹿差的太远了,”。他说:“我这几年上大学,已经掌握了些养鹿知识,也见过鹿了,只有到农村去,才能有发展的空间。”父母这才知道。原来儿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父母同意了他的想法。在他的坚持下,父母答应让他到农村闯一闯,并在启动资金上给予帮助。正在此时,他家的一个亲戚正好也有这个想法。他以前养了两年牛,自己有几十亩地,这样,他们的场地就有了着落。于是,他们就开始筹备。经过几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靖远森源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从此,他开始了养鹿的创业之路。
养鹿就得建鹿社,朱正梓只能把铺盖搬进鹿舍,吃住在鹿社,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两个月。他们自筹资金建起了10000多平方米半封闭的砖瓦结构鹿舍。2011年,从东北购进了60只梅花鹿。
创业没有坦途,两年来,他把梅花鹿当作孩子一样对待,眼看着苦心经营就有了回报,但由于对鹿的养殖经验缺乏,他养殖的梅花鹿接二连三的出现死亡。后来请教专家才知道,东北大多数是老鹿和病鹿,因为鹿的年龄大小没有2-3年的养殖经验,外行人是根本区分不出来的。在父母劝慰和鼓励下,他很快振作起来。经历过这次失败的他清楚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疾病也不断出现,仅凭固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是不能满足现代养殖梅花鹿的要求,必须要懂技术,使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养殖知识。
为了掌握更多的养鹿知识和管理知识,他购买来《中国养鹿与疾病防治》、《实用养鹿法》、《鹿病防治手册》等书籍,一有闲暇时间他就阅读。经过近3年的饲养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
为了产出高质量的鹿茸,朱正梓主要是以粗饲料与多汁饲料为主,精料为辅进行饲养。精料主要以豆类、玉米等,为了满足梅花鹿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他还给梅花鹿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根茎和胡萝卜、瓜果之类多汁饲料。在管理上定时、定量饲喂,并在炎热的夏季对梅花鹿进行降温。一年四季,定期消毒、防疫。为了观察梅花鹿的生活习性,每天吃住在鹿场,与鹿朝夕相处,有不懂的,便向专家和资深养鹿人请教,三年下来,他不但能自己配制饲料,还做到了养鹿场自繁自育,学会了鹿茸、鹿血等鹿制品的简单加工和销售。此外,他还掌握了一套梅花鹿的生态养殖模式,鹿场的粪便等废物当作牧草的有机肥料,牧草则作为鹿的青贮饲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鹿终于开始产鹿茸了,还产小鹿四十多只。
为了节省成本,朱正梓还种了十亩苜蓿、二十亩玉米做为鹿的饲料。对人工助产的幼鹿,母鹿从感情上不接受它,不愿喂食幼鹿,全靠人工用牛奶来喂食,所以幼鹿的存活率一般只有20%—30%。“起初,我喂食的幼鹿,存活率也只有20%左右,但后来我成功摸索出了人工喂食的方法,存活率达90以上%。” 朱正梓自豪地说。
就同龄孩子而言,还需要妈妈的照顾。而他,“对人工助产下来的幼鹿,还必须充当好‘鹿妈妈’的角色。
鹿 鸣
如今,100多只梅花鹿在场子里欢快地觅食、跳跃,尽享大自然的恩赐。每每听到了那一声声悠扬的鹿鸣,让他听了心旷神怡,成功的喜悦涌上心头。
没有见过朱正梓的人可能不会相信,那个文弱秀气的城里来的大学生竟然是个养鹿能手。从2011年至今发展到100多只,共产鹿茸100余公斤,实现产值20余万元,加上外销了10只梅花鹿,总计收入了30余万元。年均收入达到7万多元。
品味着成功的喜悦,24岁的朱正梓仔踌躇满志。他说:“三年的创业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农村天地广阔,只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就能干出一翻事业来。”
他谋划着,在不久的将来,他要在自己的家乡---靖远县北滩乡下小红沟村建立梅花鹿养殖基地,建设梅花鹿休闲山庄,发展以“鹿鸣缘”为注册商标品牌的,以鹿茸、鹿血、鹿鞭、鹿筋、鹿胎膏、鹿茸血酒等为主的产品,以鹿为媒,广交朋友,让“鹿鸣缘”成为宣传古老靖远的一张崭新名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