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四点多钟,我正在办公室里整理安全办公会材料。同事魏灵龙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魏灵龙接通电话说了两句便挂掉了,笑着对我说:“进步,田刚来了!”
我停下手中的笔,抬头问:“谁来了?”
“田刚,已经来到楼下了,我马上下楼去接他。”魏灵龙欢快地走出办公室。我好像在梦中一样,自言自语,果真是田刚来到我们袁店一矿了。
2000年9月,我从萧县庄里乡老家来到刚刚投产不久的淮北桃园煤矿。后来被分到采煤一区,田刚是我们单位的核算员、办事员、通讯报道员。核算员负责全区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说得细一点,专门统计下井职工每人每班挣的工分,月底按你的总分折合成工资。办事员就是发放单位的劳保用品和一切后勤工作。通讯报道员的工作我很熟悉,就是往矿广播站或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等报刊投稿。
我没到桃园矿以前,就非常喜欢写新闻稿件,曾在萧县人民广播电台、拂晓报、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安徽日报发了不少新闻稿件。
采煤一线太苦太累,一个班下来,不知要淌多少汗。煤矿井下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艰辛的体力劳动没有吓倒我,工作之余,我便给矿广播站投稿,给淮北矿工报和淮北日报投稿。在宣传采煤一区的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2005年9月,我在整整饱尝五年井下艰辛的生活后调到了地面,担任了单位的通讯报道员,跟田刚一个办公室。
我知道自己这张办公桌的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停地给矿广播站、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安徽日报、中国煤炭报投稿。
2006年,我又担任了单位的团支部书记,手中的笔更加忙碌了。由于担任通讯报道员,我结识了石启元、董磊、李培成、魏灵龙、肖震、宋建辉、邓飞等人。而担任团支部书记时,又结识了刘杰、陆少华、王雷、陈斌、张强、赵春华、陈文文、赵丽、李妮娜等人。
我很庆幸自己走进了桃园煤矿,因为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异姓的兄弟姐妹。
2009年3月,我从采煤一区调到综采二区。2010年5月,桃园矿基层单位核算员大调整,田刚调到了基建一区,综采二区核算员魏灵龙调到了我们综采二区,从那以后,我便跟魏灵龙同在一个办公室。
2011年11月30日,我所在的桃园矿综采二区181人成建制调到濉溪县五沟镇淮北袁店一矿。调令下来后,刘杰、董磊、陆少华、王雷等人在工人村南面的醉君亭饭店摆酒为我践行,那一次,我流泪了,我为自己从此以后离开桃园矿这些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们而流泪。
时隔两天,田刚和其他单位的核算员宴请魏灵龙,我也在被邀请之列。举杯之际,我有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
调到袁店一矿后,我好长时间都无法融入袁店一矿这个大家庭,总觉得家乡——桃园矿的人可亲可近。
今年2月3日,桃园矿井下南三采区发生透水事故,造成矿井被淹,一人失踪。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毕竟自己在桃园矿生活了十余年。那几天,一到办公室里,我便上网搜索有关桃园矿透水的消息。置身于百里外的袁店一矿,我在默默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桃园矿祝福。
考虑到桃园矿透水后一时半会不能恢复生产,淮北矿业决定对桃园矿的职工进行分流。随后,桃园矿以“采区”为单位分往芦岭矿、祁南矿、朱庄矿、海孜矿、临涣矿、青东矿、刘店矿、孙疃矿、杨柳矿,但没有人来到我们袁店一矿。
尽管置身于百里外的袁店一矿,但我对桃园矿人员的分流方向一清二楚,也熟知他们到所在矿的居住情况、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
田刚所在的桃园矿基建一区分流到杨柳矿,杨柳矿离我们袁店一矿四五十里路,我每次周末坐袁店一矿的通勤车返回宿州,都从杨柳矿北边经过,在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杨柳矿的井架,但我一次都没去过杨柳矿。
“进步,你看谁来了?”我正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突然听见魏灵龙大声喊我。
我扭回头一看,惊喜地发现,不但田刚来了,我的挚友——基建一区的团支部书记陆少华也来了,实在意想不到啊。
我连忙站起身,紧走几步,笑着向他们伸出了右手……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矿业袁店一井煤矿综采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