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结识中国煤炭新闻网,是在2010年8月份。记得那天上午,湖南一位网友告诉我,在煤网上发现有人抄袭我的稿子《妻子等我到天明》,那时,我才走进中国煤炭网,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给中国煤炭新闻网投稿。
我喜欢新闻,哪一天不写,心里总觉得好像失去什么似的。尽管身处基层单位,但是我写稿的热情一直很高。一天写四五篇很正常,写十篇八篇也不足为奇。
自从结识了中国煤炭新闻网,我几乎天天都给网站投稿,从8月26日到12月底,我粗略地统计一下,在中国煤炭新闻网站发表稿件将近90篇。
自从成为中国煤炭新闻网的特约记者后,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天至少向中国煤炭新闻网投稿一篇,而且我还决定,每次写稿,必投中国煤炭新闻网。
我始终坚信自己是中国煤炭新闻网忠实的作者、读者,但是从今年8月底开始,我感觉自己逐渐疏远了中国煤炭新闻网。一是自己现在潜心写小说,二是存在其他原因。写稿激情一旦消失,就很难捡起来。所以,我写给中国煤炭新闻网的稿件越来越少,其实,这段时间我写的新闻稿件一点都不比以前少,但是投给中国煤炭新闻网的稿件数量大幅度下降,浏览网站的次数也从以前的每天多次,慢慢变为一天一次、多天一次、一周一次。九月底十月初,我干脆不浏览中国煤炭新闻网了。
今天,我再次浏览中国煤炭新闻网,惊异地发现一篇青岗员在副井下口“设卡”的稿件。读后更惊讶,这篇稿子的内容跟我写的一模一样,只是我的稿子没投给中国煤炭新闻网。这是第二次在中国煤炭新闻网上发现有人抄袭我的稿件,不过这次是我自己发现的。
这段时间,没少在中国煤炭新闻网看到抄袭的稿件,网友们众说纷纭。我知道抄袭者无怪乎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上稿件心切,二是想完成单位的宣传任务。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啥时候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笔者真诚地希望业余通讯们(当然,某些宣传部的专职通讯员也抄袭别人的稿子。笔者以前在经理日报就发现一位宣传部的人员抄袭别人的稿子),要想多发表稿件,靠着抄袭是行不通地,早晚会被发现。只有多读、多看、多写。借鉴别人的文章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照抄照搬。笔者更希望中国煤炭新闻网,以后别再发表抄袭的文章,不然的话,就会降低网站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