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节,和往年一样,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的职工只能享受两天的假期。10月3日上午,随着该矿国庆节期间的首个全矿性安全大检查拉开序幕,该矿全体职工都结束假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战斗在地层深处,继续为社会奉献光和热。
10月6日,小河嘴煤矿临时组织了国庆节后开班第二次安全大检查,按照以前安全大检查每周一次的惯例,很多生产单位都没料到10月3日的安全检查刚走,才隔了二天,又要开展全矿性的节日安全大检查。
6日早上7点45分,笔者随同402采区安全检查组一起到井下生产现场检查安全工作,402采区是小河嘴煤矿井下路程最远、作业条件最艰苦的采区。
临行前,402采区安全检查组组长、矿长陈小灵要求大家:“这次是安全突击检查,陪同人员不要跟现场打招呼,看看职工的安全意识松懈有没有松懈,看看现场日常管理是否到位,看看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没有滑坡……”
一路上,碰到的职工纷纷和陈小灵打招呼:“陈矿长,前二天不是刚刚安全检查过嘛,你咋又来了嗦,安全检查硬是多哦。”“对头,安全工作就是要天天讲,时时检查,兄弟们的安全弦才绷得紧。”陈小灵回答。
来到402采区的4025采煤工作面,该面是大倾角极薄煤层工作面,工作面溜子防滑防窜矸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一到采面风巷,陈小灵就问现场跟班的采煤三队队长杨鹏程:“你们这个班下了多少人?采取了几种措施防滑和防窜矸?”
“加上跟班队干、安全员在内,一共26人。我们在移溜和支护时,实行分段移溜,并在采面分段设置防窜矸挡板,决不允许整体移溜。”杨鹏程回答道。
这时,该风巷一根“长”出来的锚杆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检查组当即要求锯掉,避免挂伤来往职工;看到工作面有片帮煤,检查组要求该队立即清理;看到顶板破顶太多,检查组要求该队加强顶板支护密度,防止顶板漏矸伤人。苟正洪不住点头,并立即组织职工进行整改。
离开4025采面,陈小灵对杨鹏程说:“干煤矿,就要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一定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
离开4025采面,检查组经过35分钟的步行,穿过数条迷宫般的巷道,来到402采区的4023采面,该采面煤炭已经回采完毕,有2个采煤辅助班组正在进行采面支护材料回收工作。
“目前,402采区的安全重点是4023采面支护材料的回收,受地质构造影响,4023采面倾角大,再加上顶板破碎,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因素。因此,我们把支护材料安全回收当做首要任务……”陈小灵边走边安排布置工作。
顺着4023风巷进入工作面,当走到4023采面上出口地段时,陈小灵停了下来,仔细检查后对身边正在作业的回收2班班长马道志说:“上出口的阶梯掉了两根梯步横杆,你知道吗?”马道志的脸马上红了,赶紧说道:“我们急于赶回收进度,接班后没来得及把缺少的梯步横杆补上就开始施工。”
陈小灵说:“任务再紧,你们也不能图省事。安全措施规定采面上下出口要设方便职工上下的阶梯,现在中间有1.1米的距离没有梯步横杆,一是职工上下不方便,二是职工容易踩空导致坠落,非常危险。”马道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组织人员整改。
“停!你先不要把铰接梁前移。”在4023采面中段,检查组副组长、安监员邱明洪爬到采面铰接钢梁支护工作区域时,发现煤墙侧铰接钢梁的端头参差不齐,立即制止正在作业的职工张某。
“你们平时在前移铰接钢梁时的步距标准是多少?”邱明洪上前询问。“大概是80厘米,也没有用尺子量过,就是凭眼力估一下,差不多就开始施工。”张某如实回答。邱明洪耐心地对张某说:“施工要有标准,工程质量才有保证。”说完,他让当班工程质量员数一数铰接钢梁上有多少个梁齿,并计算出铰接钢梁每移动80厘米,相当于移动15个梁齿。
“你们如果掌握不准80厘米的步距,就按照15个梁齿的步距标准进行前移,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邱明洪一边讲,一边给回收班职工进行演示。职工们学着邱明洪的样子,对所有铰接钢梁进行调整。
检查到4023采面下出口时,细心地陈小灵发现钢丝绳的间距不均匀,对现场跟班的安全副队长何永生说:“施工措施规定钢丝绳的间距是0.5米。你们在施工中如果任意改变钢丝绳的间距,就可能造成空顶面积增大,降低支护强度,甚至引发冒顶事故。”
“要得,这点小问题,等一下我组织职工整改。”何永生答道。
“什么?等一下?安全上的事一秒也不能耽误,一秒也不能等!你马上组织整改,整改不到位你就别升井了!”陈小灵怒气冲冲地说。
过了一会儿,陈小灵语重心长地告诫何永生:“不要以为到今天,我们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600天,就该沾沾自喜了,安全工作就可以松懈了。作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我们要时刻把‘安全’二字记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基础才能更牢。”一番话说得何永生低了下头。
下午4点15分,刚刚升井的陈小灵接到了调度室打来的电话,4023采面钢丝绳间距不均匀的隐患已整改完毕。(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