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攀煤太平矿党委工作部
“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的时候拿钱保命”。 近年来,有关职业人群“过劳死”、出现心理问题等的新闻频频进入公众的视野,挑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
当今职场,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职场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往往导致职场人士无暇顾及自身健康状况,在身体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察觉和疏导,以至于产生严重后果。身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让很多职场人士过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以致如花的年龄却过早地凋零。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正日渐显现,已经不容忽视。
袁青是就职于一家公关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负责公司策划方面的工作。袁青说,她每天要面对上司和客户,有时客户的要求十分苛刻。有时客户提出的想法在她们看来很不专业,但仍不得不按照客户的意思去做,搞得自己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易怒。“现在同学都说我,‘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脾气这么火爆?’说实话,我也是被工作逼成这样的,有时只有狠狠地骂几句脏话才觉得能发泄出来。”袁青说。“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忙,工作压力很大,睡眠不好,那段时间每天早晨起床,枕头上都是一大把头发,掉得我心惊肉跳,但是有什么办法?我前一段时间剪了短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想让头发别掉那么厉害。”
和袁青一样,很多职业人士其实是明知自己的健康有问题,但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巨大的工作压力,只能选择继续透支自己的身体。事实上,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担心自己的健康出现问题,但也只是担心一下而已。“每当看到新闻里报道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或者过度劳累猝死的消息,我都会为自己担心,生怕再这样下去,自己哪天也会累倒了。但是现在的我一无所有,只能选择透支还算健康的身体,去拼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想象着会换来更好的生活。”在一家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企业公司工作的章晓说。
人的健康就如银行的信用卡,并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有些职场人士的人生正在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过度地透支身体,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更多的金钱、名利、地位……但是总有一天身体是会向我们讨债的。如今,职业人群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职场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往往导致职业人群无暇顾及自身健康状况,在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察觉和疏导,以至于产生严重后果。
日前,重庆某家公司在网络上进行了一项 “上班族亚健康大调查”,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地共58912人参加了此项调查。调查显示,教师、医生、公务员、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都是职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而焦虑和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位居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前五位。
同样,近日根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针对我国6省市13177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较为严重,过半人群存在抑郁症状,分别有25.6%、23.5%和1.58%的人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
“对于很多我们这样在一线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有的时候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又赶上和爱人闹了不愉快,我真的想过从楼上跳下去,但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做。感觉现在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周围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在上海一家公司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做销售的洪先生说。
对此,笔者认为,共同关注职场人士的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如何在高节奏的工作状态下维护这类人群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远离“过劳死”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职业人群健康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有调查资料表明,职场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占约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到65%左右。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精神卫生和上海分委会主任委员张明园教授就指出,“国外的大公司都会定期请人给员工做心理诊断或开出处方,然而中国目前连职业精神卫生的队伍都还没有形成。”多位接受笔者采访的职场人士也都表示,自己所在单位对于员工健康的保障也只体现在每年的体检上,其他形式的健康保障体系几乎没有。只有一位国企职工表示,在当年入职时,公司曾请人进行过员工的心理健康测试,反倒是之前在上大学时,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自己并没有去过,情绪不好时,主要还是自己调整。可以说,随着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发展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保障职业人群的合法劳动权和休息权益,是保证职场人群身体健康的基础。同时,社会有关机构应当继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人们正确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发现问题极早就医。同时,政府应当督促企业尽早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健康保障体系。
其次,职场人士要避免误入健康“雷区”。身为职场中人,免不了要承受来自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如何减压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很多职场人士意识到自己在身体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却很少有人去主动应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调查表明,很多人在自身或周围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而有些人即使意识到了,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主动去看心理医生。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减压。有关调查表明,参加工作5年左右的人,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人频繁出现“精神紧张”“不开心”“郁闷”,不少人觉得自己在职位上“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没有释放自己的能量”,有的人在提升自己能力方面感觉力不从心。对这些因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我们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找出原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减少压力来源,学会自减压享受快乐生活;二是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在工作环境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因为社会支持作为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对个体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及身心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为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职场人士平时要注意加强自我调节,加强自身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职业健康习惯,培养更多怡情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或者咨询心理医生,寻求一些排解心理压力或心理疾病的预防策略。四是完善个人的沟通能力,保持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让自己既工作得劲又活得精神。因为,职场中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应保持自察自省的良好习惯,以积极心态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调整,特别是要尽好自己的家庭责任,处理好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互相理解、体贴,与家人一起分享和面对工作中的快乐与得失,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