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正在进行的薪酬制度改革了。在车间、在班组,在通勤车上、在更衣室里,在高高的选煤楼上、在深深的百米井下巷道内,工人们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我们这一次的薪酬制度改革将如何进行?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我们煤矿工人实行的是工资等级制,“八级工”成为矿工们追寻的终极目标。这种分配制度实施了30年。改革开放后,“文凭”曾一度独领风骚,有个“文凭”就可以涨工资。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走进了“文凭”的误区。后来我们认识到了水平要比文凭更重要,于是就有了“技能”工资。从“文凭”到“技能”,我们用了24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技能”工资也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发展的企业管理所需了。因此,在2008年,我们设了一个点,决定探索将薪酬制度由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改为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基本薪酬制度之路。以便进一步激活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从字面上解释“技能”就是技术、能力的意思 ,而“绩效”的意思是成绩、效果。一个是基本,一个是结果。应该说我们企业更看重的是结果。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效果,就给你什么样的薪资报酬,应该没有错。然而,没有一种分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需要借助岗位工资、安全工资、津补贴来调节改革后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换句话来说,这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是我们经过试点运行,上下反复征求意见,组织专业人员多次讨论修订完善,数易其稿,并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审定,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才决定全面推行的。
据说在试点运行初期,薪酬制度改革深受广大员工的喜爱和拥护。同时,却也遭到了一小部分基层管理人员的质疑。刚走几步,他们就要打退堂鼓,要走回头路。正应了那句流行语:群众已经过河,他们还在摸石头。明明是工人们都拥护的事情,可他们却还要再三地请求有关部门研究研究、探讨探讨。有人说他们:群众已经找着大路了,他们还在假装抄小路;群众已经站在桥头了,他们还在假装要下河;群众都已经过河了,他们还在假装摸石头。这里的“假装”二字十分传神,难道我们基层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就那么差吗?明明群众已经看到了,他们为什么看不到?难道他们“傻”吗?不!他们“精”着呢,只不过是为了保持既得利益而假装“傻”罢了。归根到底是因为薪酬改革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地阻挠薪酬改革的进行。试问:我们的企业领导有那么多耐心,给你们那么多时间摸下去吗?我们的企业工人有那么多容忍度,让你们就这样假装摸下去吗?
如今,薪酬制度改革顺潮流而诞生,正是那些螳螂因挡车而葬身之时。只是这一次,我们用的时间更短。从“技能”到“绩效”我们只用了3年。我们的步伐更坚决,阔步而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