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后,天气将越来越热,一年一度的送清凉工作又即将被许多企业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近几年来,尽管很多企业不断加大了送清凉工作的力度和密度。但是,很多职工对企业高温季节送清凉工作的质疑声仍然不断。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将高温季节的送清凉工作落实到位,除了发放高温补贴,送防暑降温物品等“常规动作”之外,企业还应挖掘送清凉工作的内涵,给广大一线员工送去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只要天气炎热、温度过高,企业就应该为员工提供积极主动的人文关怀和制度关心。比如,对室外作业的员工,企业应该调整工作时间,错开高温时段作业,降低辐射强度,避免意外事故。如果错不开高温作业时间,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些必要的消暑饮品。另外,企业各级领导应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道一声:“您们辛苦了”,这种精神安慰不比高温津贴效果差,因为内心的清凉是金钱买不到的。
但是当前无可否认的是,对于送清凉工作的认识,不少企业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熟视无睹,压根就不愿意开展;有的是被动开展,将送清凉工作当作一种任务和恩惠;有些甚至将送清凉工作当作高温季节要求员工高强度加班的借口,大大违背了开展送清凉工作的初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从胡锦涛总书记的“体面劳动”论,我们自然想到温家宝总理的“与民尊严”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实质上,“体面劳动”就包含着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有收入、有社保、有工作、有尊严等。因此,企业对高温季节送清凉工作的认识也应该上升到精神尊重和心理关怀,给员工送去更多的人文关怀。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日益突出。一个月开展几次送清凉工作,对员工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