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看惯了杨涛老师的新闻稿,今天猛地看到了这样一篇充满哲理的生活散文,编者不禁眼前一亮,原来一向严谨的杨涛老师也有温情洒脱的一面。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真可谓是众说纷纭,因为每个人生活的境遇不同,对幸福的解读截然不同,买菜的小贩认为今天把菜卖光是一种幸福;学生认为考试取的好成绩是一种幸福;小朋友则把父母不没收自己的压岁钱看成一种幸福,幸福的含义解读各异但是幸福在思维层面都是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的原因也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无比空虚。(刘勋)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儒家幸福观和道家幸福观曾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幸福内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内在于每个人的生活,而不取决于生活外在的条件。可以说,在传统儒道思想主导下,人们是距离幸福比较近的。
可是当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市场经济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传统幸福观开始面临各种欲望的强烈挑战。我们不否认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毕竟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大多数人是要吃得饱、穿得暖才顾得上精神世界。
但是我们发现,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拥有了比前辈们多得多的财富,在相对以往日渐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到幸福。出现这种现象有着比较复杂的社会原因, 其中一条就在于过分强调了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作用,这种观念引导着人们去追求根本没有终点的财富增长。
正确的态度是认识到物质生活并不能涵盖生活的全部内容,更不能以物质生活好坏作为评判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只有把物质生活转化成精神感受才能感受到幸福。往往那些源于生活让人感动又羡慕的细节,不经意间,却时常被人需要,时常被人信任,时常被人记挂与回味,拥有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幸福的。
有时候,做幸福的人很容易,不因事业的成功挫折,不因情感的患得患失,不因日常繁杂的事物所搅扰等等。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脸上看不到幸福的表情,这就取决于在他们拥有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中,为太多的世俗名利所累。没有了天高、云淡、风轻的悠然,幸福也就愈来愈远,那么的遥不可及。
其实,幸福的钥匙就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并不分你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而只在于你是否对生活付出了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真诚,才能打开人与人之间那把隔膜的“锁”。父母与子女之间真诚沟通,师生之间真诚关爱,朋友之间真诚交流,同事之间真诚合作……真诚的沟通化解矛盾,真诚的关爱让人倍感温馨,真诚的交流获得信任,真诚的合作赢得成功……真诚是春风,它拂去了心灵的灰尘;真诚是雨露,滋润着友谊的花朵。李嘉诚说:“真诚和信用是人生最好的担保。一个虚伪者,内心永远不会安宁;一个真诚的人,才能体会到心灵深处的坦然与幸福。”
幸福需要感悟,也需要传递。作为理性的人类,每个自主的人生都要经历由认识自我到实现自我再到超越自我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辩证过程中,人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提升做人的价值并体验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通过对幸福的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南外镇小河嘴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