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某国家级媒体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说某企业一年一度的职工技术竞赛结束后,企业没有像往年一样开展隆重而热烈的表彰大会,让获奖职工上台领奖,而是由企业领导送奖到岗位,企业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正常进行。这种送奖到一线到岗位的做法非但没有让职工产生颁奖过于简单的想法,反而使职工深受鼓舞、积极性大大提高。
往年年年召开的职工技术竞赛表彰大会,突然变成了企业领导分头送奖到岗位。人少了、声势小了,却意外受到了欢迎,笔者不仅为这种做法鼓掌叫好。 如今,很多企业每年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竞赛活动,往往比赛结束后,企业都要召开声势浩大的表彰大会,表彰奖励获奖人员。企业领导全部出席,领导讲话、获奖职工代表发言、给获奖职工颁奖。每次表彰会没有两三个小时开不下来。为了开好表彰会,企业各部门都要全体发动,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安排议程、下发通知、布置会场、打印材料、调试音响、安排车辆等,忙得团团转。生产车间要安排人去开会,一些手头该干的工作就得先暂停。夜班的职工因赶来参会,休息不好,上班时精力还受影响。所以,出现了一些职工不愿参加会议的现象,凑齐参会人数甚至成了一线生产单位的挠头事。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企业各个层面的执行力,如何更好地激励广大员工,已经成了企业竞争求存与业绩增长的关键。很多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不管采用哪种激励手段,取得的效果都差强人意。 现今在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举办的这样那样的研讨会上,专家们最热衷探讨的就是“什么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看了报道中企业的尝试,越发感觉到,由于行业、员工组成、生产环境的不同,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职能,应根据具体的目标,通过满足人的各项需求,有效启迪和引导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活力并朝着目标前进。
人皆喜欢要面子,企业员工更不例外,让获奖员工受到尊重,得到认可,领导亲自送奖上门,恰恰满足了员工这种感受。同时,这种因人而异的员工激励方式,使企业甩掉了这种“劳民伤财”的走过场形式,送奖的方式也有效规避了对正常生产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激励员工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没有“最有效方式”,只有最适合的时机和最合适的对象以及最合宜的方法。送奖上门看似平常,甚至淡化了表彰,然而,它却在“润物细无声”中带给员工全新的心理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责任和更多工作的乐趣与价值。
同时,企业是否重视人才,不在于开不开表彰大会,不在于会议有多隆重,关键在于平时对人才的关心、培养和使用,在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开会也应以人为本,以工作和生产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企业不再召开走形式的集中表彰大会,改为由企业领导分头送奖到岗位,让员工足不离岗领奖,正常进行生产,并征求员工意见建议,帮助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既这体现了企业的人为本抓,也使让员工体面有尊严地劳动不再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