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安徽淮北桃园矿对全矿今年以来发生的“三违”进行详细统计、认真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年底实现安全生产。
2010年以来,桃园矿进一步加大“三违”打击力度,但“三违”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威胁。为有效预防“三违”现象的发生,该矿对今年以来发生的“三违”现行进行详细统计,并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分析,他们得出了“三违”产生的原因。一是因经验主义而纵容“三违”。该矿近年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大部分职工都能认真执行。但在具体工作中,总会有极个别职工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置若罔闻,凭所谓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办事,想当然地随意违规作业。此类安全隐患陋习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最大,既危害自己,还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身边工友的安全。二是因安全知识匮乏而造成的“三违”。近年来,新工人进矿多,个别职工在业务学习上不努力,安全知识匮乏,自主保安意识差,容易产生“三违”。三是因马虎蛮干而发生“三违”。煤矿中总有一些“憨大胆”、愣头青,他们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和工程质量,工作马马虎虎,思想上不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一味地马虎蛮干,从而导致“三违”的发生。四是因为管理人员疏忽安全管控而导致“三违”。一些管理干部安全意识淡薄、原则性不强、管理随意性大,导致现场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而演变成“三违”,甚至有些干部违章指挥。
在分析“三违”根源的基础上,该矿及时给各类“三违”现象“动手术”。首先是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党群部门不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洞察能力、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自觉抵制“三违”。电视台每周对“三违”人员进行通报曝光。其次,该矿加强“11种安全隐患人”排查力度。各单位加强“手指口述班前礼仪、入井前安全确认,严格“11种安全隐患人”排查,把好职工安全入井第一关。安监处加强副井口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人“及时制止入井。与此同时,该矿加大“三违”查处力度。副总及以上领导每季度查处管理人员“三违”不少于1人次,完不成指标罚500元,以此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采掘辅助单位、团委“零点行动”小组、矿运管办完不成任务,罚区长书记、团委书记和运管办主任各200元。组织部、监察审计科、工会、宣传部、工资科管技人员每人每季度查处地面违反劳动纪律或干部不尽责、不作为情况,罚责任人200元。加大“三违”人员帮教工作。每季度安监处和妇女协安会共同举办一次“三违”人员培训班,对“三违”进行集中帮教,避免“三违”现象重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