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检察官
如果对某一信息以封锁姿态对待,那么人们就更会怀疑是否幕后有人故意阻止这一信息的发布。所以,法官阻止发言的行为,更让人相信郝鹏俊所说的是真实的,更怀疑政府的公信力。
2010年4月15日,蒲县煤炭局原党总支书记郝鹏俊因贪赃枉法在受审时,突然当庭检举蒲县县委书记乔建军曾向自己索贿5000万元。山西省监察厅、临汾市检察院反贪局对“索贿5000万”一事展开调查,并在5月1日左右得出调查结论:“乔建军索贿5000万元为无中生有,纯属诬告。”(《21世纪经济报道》6月10日)
更奇怪的是,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政府对此事的初步判断是认为郝鹏俊在法庭上举报“县委书记索贿5000万”早有策划,其用意是掀起一个舆论的高潮,希望能够为二审施加压力,减轻对其处罚。
不过,我更想说的是,到底是贪官郝鹏俊掀起了舆论高潮,还是法官当庭喝止的行为掀起了舆论高潮,我们更多是该谴责贪官郝鹏俊,还是谴责法官的行为,并反思这种行为幕后的问题呢?
真正让这一事件掀起了舆论高潮,引发公权力机关公信力受损的,不是郝鹏俊的所谓试图诬陷的言论,而是法官愚蠢的以“与本案无关”为由的喝止行为。因为,作为法官,面对他人的检举揭发,是应当让其畅所欲言,无权粗暴地阻止,这种阻止行为,本身就让公众对法官能否公正行使权力本身产生怀疑,进而对这一事件引发更大的关注;其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信息,只有放在阳光下,人们才能辨别真伪,进而不信谣、不传谣。如果对某一信息以封锁姿态对待,那么人们就更会怀疑是否幕后有人故意阻止这一信息的发布,进而企图隐瞒和掩饰什么,更加相信这一被封锁的信息是真实的。
所以,法官阻止发言的行为,更让人相信郝鹏俊所说的是真实的,更怀疑政府的公信力。
临汾市领导在乔建军调查结论出来之际,专门批示:“要组织一批有力度、有分量、有反腐分量的报道,防止任其(郝鹏俊当庭检举言论)泛滥。”对郝鹏俊的言论当然要依法反驳,不过,有关方面更应意识到,法官的行为带来负面影响更大,更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