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异地投资建设的宁夏红寺堡煤矿,是一个水文地质资料十分复杂的地方小矿,井田范围内有不用年代形成的报废和正在生产的小煤矿20多个,安全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但是,红寺堡煤矿自改扩建以来,就把防治水做为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将多期的小窑透水事故控制在预料之中,实现了安全生产。
2009年的一次,当班工人在打探眼时,发现探出来的煤有潮湿疏软迹象,安检人员立即撤人,报告调度室,随后矿上组织相关生产技术人员,选定方位后,对地面的可疑点进行拉网式的排查,终于查处不知什么时间开采,井口已经封闭,地下老空里还存大量积水的重大隐患,并采取排水和填埋的措施,避免了一起特大透水事故的发生,随后,他们利用20多天时间,对井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对已经查出来的8对报废小煤窑进行封填,杜绝地表水的继续侵入,降低了井下水患的压力,同时,该矿严格执行先探后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常组织职工进行在紧急情况下的防治水的教育培训和演练,从而使职工均能熟悉水患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隐患立即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排除隐患;他们在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的同时,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并准确的将水文地质状况绘在图上,挂在调度室最醒目的位置,人人知道井下的水文地质情况,做到井下水隐患排除万无一失,将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得到了自治区安全监察部门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