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需要大量煤炭支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王石凹煤矿采煤五区这个英雄的战斗集体应时而生。王石凹煤矿是"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跃进"年供,投产于"困难"时期,他们发扬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埋怨四不叫,埋头苦干往上搞的企业精神,锻炼出了善打硬仗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从1981年装备为高档普采面开始,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以三次获全国高档普采冠军,连续七年跨入全国高档普采甲级队,成为全国煤炭战线重点采煤队之一。1985年被煤炭部、全国煤矿地质工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双文明红旗单位”称号,1988年被煤炭部授予“四化先锋”,1990年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涌现出了全国十大代表、劳动模范梁思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岁牛、全国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牛治清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时代造就英雄,当事人是对历史最好的复原,然而,遗憾的是这个集体里曾受到周恩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代表煤矿工人光荣出席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随中国友好代表团出访过朝鲜、赴北京参加过“学大庆、赶开滦”的“矿山铁人”梁思云已去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岁牛也已回乡多年,但笔者还是很幸运地追寻到了三位当年在采煤五区战斗过的老人,他们分别是担任过区长、党支部书记、车间工会主席的牛治清、刘涵、张玉保三位老人。
屡创佳绩称“铁军”
虽然采煤五区被现在的综采队替代已经十几年时间了,但在王石凹矿只要提起采五区,许多人仍充满兴奋与自豪,他不仅成就了王石凹煤矿建矿50年来的一段辉煌岁月,而且成为了王石凹煤矿工人为之骄傲的资本。时任五区车间工会主席的张玉保老人回忆说:“采五区1968年组建后,一直使用的是80型国产采煤机机组,1981年9月率先装备为高档普采面,到年底就连续推进了1500米,为全省机械化采煤做出了榜样,1982年又以年产54.33万吨的成绩,创同类工作面全国最高记录。”
作为国家重点区队和矿务局的‘台柱子’,长期的硬任务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1982年至1988年采煤五区平均年产量达到42.2万吨,相当于一个小型矿井的年产量。张玉保老人兴奋的告诉笔者:“85年获得‘双文明红旗单位’时,煤炭部还为我们区361名职工每人颁发了一枚‘红旗勋章’,每人涨了一级工资。工人干劲冲天,自愿出满勤,干满点,出大力,流大汗,完不成任务不上罐。”当年五区实现了采煤513357吨,第三次夺得了全国高档普采冠军,第四次进入国家甲级队。工人们自编口号:“煤矿工人意志坚,脚踏煤层头顶天,祖国需要好煤炭,汗水洗衣心喜欢”。力量来自于信念,为祖国出煤炭的信念,他们用无悔的青春,让激情在煤海燃烧,他们无愧于“铁军”的称号。
劳动竞赛显风流
一个话题打开了一段记忆的闸门,牛治清老人向我讲述了1980年矿停产大检修时,从五区抽调了200余人支援金华山矿的生产,他们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金华山全矿所有区队一个月的任务。每日班前会金华山矿的贺信都会准时送来,听着贺信,采五区职工们感到全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都在心里盘算着今天下井怎么干,明天才能继续听到贺信。
牛治清老人还回忆说:“那个年代,任何一点鼓励,工人都会拼了命的干,如果是和外矿开展劳动竞赛,那就更不用说了,工人都爱面子,谁也不愿拖区里的后腿。”这句话在刘涵老人那里得到了证实。他说:“当时我是生产班长,我们爱和矿务局师家河矿采六区‘较劲’,两家经常互相打听对方的任务情况,因为完成创新任务,工人有奖金,所以干劲特别大。我在井下分工时,工人追着我要多干,被誉为‘矿山秦川牛’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岁牛,当时就创造了一个班清煤、打柱、挂梁50节槽子,折合37米的单班机采最高记录(仅带领一名工人)。”
“铁人”精神永激励
我还想再去找找“矿山铁人”梁思云的遗属,听她讲讲这位老人当年的“传奇”故事,因她不在矿,未能如愿。在共和国60华诞之际,我在史料中找到有关他的事迹,希望和读者一起缅怀。
1973年他在被周总理点名接见后,激动的拨通了矿上的电话说:“周总理这样重视我们矿工,我们不好好干能行吗?煤矿我干定了,我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回来,下井大干一场。”这一喜讯在全矿传达后,矿山沸腾了,矿工的激情再次燃烧起来,采区职工创造了日产6300吨,全局日产3万吨,到年底,全矿产量突破120万吨,首次达到了设计能力。
1974年,他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了朝鲜人民共和国,沿途走了许多地方、城市后,用这样的口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人说江南美如画,我爱煤矿胜过她,今日下井战煤海,明日红旗全球插。
忆往昔,我们的矿工用肉体凡胎创造了“铁人”的不朽功绩。如今,采煤五区早已被现代化综采队代替,矿井装备了两套综采设备、三套综掘设备,靠出大力、流大汗才能为国家出煤炭的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但这个英雄的集体所创造的历史功绩、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