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是高层决策的“智囊团”,是对公司实施领导和指挥的“首脑”和“中枢”,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和运转机体灵敏度的高低。当今中国的企业经济结构非常复杂,大整合、大调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公司来说,施工主业整合划出后,要求我们重新调整产业结构,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改变经营方式,如何才能适应这样的重大转机,探索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机关作为公司党政、领导决策和指导决策实施的职能部门,无论是出谋划策还是在稳定局势、政策的制定上,机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讲:“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威神”二字,讲的就是权威。可见,机关的每一项决策和工作,机关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基层都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面对公司的机遇和转型,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总经理韩富国在该公司3月17日的公司机关干部大会上全面分析了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同时,强调整顿干部作风,不断改造世界观,增强机关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在转型中发挥脊柱作用,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也就是说,机关干部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整顿就是要解决干部作风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业务能力是机关干部履行职责的基础,也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机关是由各业务部门组成的,专业分类多,工作性质差别大。这就要求每个机关干部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具有“一口清”的功底、“问不倒”的本事,切实对本部门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特点与规律搞得很透彻,对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弄得很明白,对承办的每项业务的来龙去脉搞得很清楚。这样才能发挥“智囊”和“参谋”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敬业、乐业、勤业,对本专业知识深钻细研,做到“专”,还要博览群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做到“博”。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着眼全局,把握大势,有质量、上层次、出新意。
顿就是要增加机关干部责任心和大局意识,提高协调办事能力。机关干部除了干好本职业务以外,大量的是搞协调、办具体事。协调办事也是一门学问,不能把它看小了、看轻了。同样一件事,协调好了,上下满意、左右满意,皆大欢喜;协调不好,到处都是矛盾、都是意见,弄得里外不是人。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弄不好还会引起领导之间、上下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不仅影响班子团结、影响上下关系,有的人总想“越过灶台上炕头”,不该跑的跑了,不该说的说了,工作轻浮,互相推诿,没有责任心,见风使舵,喜欢做表面文章,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机关工作,还可能碰到很多矛盾、许多难办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抱诚守朴直道走”,尽量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要人为地把问题搞得很复杂。也就是说要按规矩、按程序办事,该请示哪一级就请示哪一级,该报告谁就报告谁,不越位、不越级、不生事、不势力眼、坦坦荡荡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这样你说话才有号召力,别人才能佩服,同时,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很多矛盾。还有,协调每一项工作、办每一件事,既要考虑上级的规定,有很强的原则性;又要从实际出发,体现必要的灵活性,做到“讲原则不死板,讲灵活不出格”。 整顿就是要培养机关干部终身学习和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一个机关干部的基本功。党政领导要作出决策,大量的信息要靠机关来提供。机关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决策就要出问题。真正要把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把下面的真实情况搞准了,把上面的政策吃透,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比办多少具体事都强。搞好调查研究,一要诚,就是对企业发展负责,有党性,不怕得罪人,敢于说真话。二要勤,就是那几句老话:腿勤、眼勤、嘴勤、脑勤,边调查边思考。三要熟,即熟悉了解基层,一看就知道存在的问题在那里。四要细,就是善于小中见大,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五要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不添枝加叶,也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歪曲事实,把黑的说成白的。整顿就是要提高机关干部不断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要求,也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机关工作要上“档次”、出“精品”,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有创意。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工作,用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用新的方法改进工作;要有开拓精神,干工作要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不能消极等待观望;要善于搞好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结合就是创新。
|